一片戈壁的自述
——克孜勒陶村集中搬遷安置點發展記
我現在叫克孜勒陶村集中搬遷安置點,以前是阿圖什市哈拉峻鄉的一片戈壁,無人知曉,只有風沙陪伴著我。
原以為我將這樣無休止地沉寂下去,但沒想到,我正在成為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大地上的一顆明珠。
沉寂的大地變得熱鬧
故事得從2017年說起,不知道從哪里來了一批人,他們在我身上比畫、丈量著,我不知道他們要做什么。
2018年初,又來了一大批工人,在我身上蓋起了房屋,建設了道路,聽他們說要建成一個300畝的集中連片區,供克孜勒陶村村民居住,他們管這房子叫安居房。
2018年6月,安居房建設完成,同年9月,村民們陸續住了進來,到2019年,180套安居房住進800多人。我十分激動,從村民的臉上看得出他們比我更開心。聽他們說,以前住的都是石塊房,夏天漏雨冬天漏風,現在人畜分離,房屋寬敞,道路平整,徹底告別了“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一腿泥”的狀況。
2020年,村委會也搬遷了過來,這個集中連片區變得更加熱鬧了。周一大家一起升國旗,開展宣講,周二大家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,周三舉辦習近平總書記故事會……
晚上,村民布肉麗汗·阿不都熱依木會帶領大家在振興廣場跳舞,小姑娘阿依孜巴·阿不都亞森和好朋友在球場打球,到處都是歡聲笑語。
沉寂的我,如今再也不會孤單,我們一起生活,一起見證時代的變遷。
貧瘠的大地變得富有
2018年,隨著安居房一起修建的還有10間扶貧商鋪,村民交租金就能經營。這一年,村民看地西·薩日特巴依還創辦了阿圖什市達尼西拜克手工藝品有限公司,帶動36人就業,公司一年純收入超過10萬元。
2021年5月,由江蘇援疆資金投建的幫扶農場正式建成使用,村委會集中養殖1000只柯爾克孜羊,帶動25戶家庭就業,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4萬元。
今年,村干部幫助村民通過種植果蔬發展庭院經濟。村里還開展牛、羊品種改良行動,計劃改良牛400頭、羊4000只。
我常聽村民聊天。阿依孜巴·阿不都亞森說,家里收入以前一年只有3萬元左右,現在一年超過7萬元;斯拉依力·居馬說,現在家里有了沙發、茶幾和餐桌,還鋪上了地板磚,自己只需支出1000元,其余由村里補貼;依扎克·蘇里坦說,院里開辟的菜園不僅能滿足自家需求,吃不完的菜還可以銷售增加收入……
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,2021年,居住在這里的村民人均收入10980元,村集體收入13萬元,預計今年人均收入11300元,村集體收入超過30萬元。
在黨的惠民政策幫扶支持下,大家致富的決心更加堅定,過去貧窮的我逐漸變得富有。
荒蕪的大地變得美麗
你知道我有多美嗎?你能想象戈壁也能成為江南園林嗎?聽村黨支部書記范俊宏說,這要感謝江蘇省的無私援助。
2020年,江蘇援疆干部實地參觀后,決定對我進行外觀提升改造。一片片青瓦、一幅幅壁畫開始成為我的外衣,江南園林小品和層層疊疊的景觀讓我變得生機盎然。
斯拉依力在電話中夸贊過我,他感嘆住上了電視里夢寐以求的房子;范俊宏在微信朋友圈展示過我,他歡迎各地的朋友到這里做客;阿依孜巴在作文中描述過我,她引用了唐詩“正是江南好風景,落花時節又逢君”……
2021年,我還擁有了蘇式建筑風格的村委會和廣場,廣場上立著繪有56個民族群眾的畫像石,還有小橋流水的美景,庭院的院墻也變成了文化墻。在發展庭院經濟和開展環境整治過程中,村里還種植沙棗、柳樹、法桐等10個樹種以及紫丁香、水蠟球等10類灌木。如今,我已不再是四處荒蕪不見綠,我的綠化率提高到28%。
這幾年的飛速變化讓我驚嘆。我看見干部帶領村民致富的勁頭,看見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奔頭。只要干群一條心,美好的未來不是夢。我和村民們都無比堅信,因為這一切我們正在親身經歷。
|